
“99 Speedmart 连锁便利店”由李良华(Lee Thiam Wah)创立,是马来西亚市占率最高的小超市连锁体系。近年来,接班人李延中(Lee Yan Zhong)加入管理层,以流程优化与永续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结构,让企业在规模化阶段仍保持高效率。
在低毛利行业做得越大,通常越难维持效率,但 99 Speedmart 反而越做越稳。从一家小杂货店到全国数千家分店,它的成长完全不像传统便利店模式,而更像是一套“运营结构被强化、供应链不断升级”的企业系统。许多读者会好奇:为什么同样卖饮料、零食、日用品,99 Speedmart 却能做到市占率遥遥领先?下面从企业逻辑拆解这套模式的底层结构。


成本结构与高频商品让“99 Speedmart 连锁便利店”形成底层护城河
老实讲,99 Speedmart 并不是靠搞促销赢市场,而是把“日常需求”做深。以高频商品为主、SKU 精选、店面面积较小等结构,让租金、人员与损耗成本都维持在极低水平。低毛利不再是弱点,而是配合高复购形成稳定现金流,使品牌能在扩张时期减少风险。这样的成本结构,是一般便利店无法轻易复制的。


供应链自建体系成为 99 Speedmart 连锁便利店扩张核心动力
理解商业模式,必须先看供应链效率。以下是行业中最常被提起的对比:
| 指标项目 | 一般便利店 | 99 Speedmart连锁便利店 |
|---|---|---|
| 配送体系 | 多依赖外包 | 19 个自建物流中心(DC) |
| 补货方式 | 由第三方安排 | 568 辆自营卡车队 |
| 补货稳定性 | 容易断层 | 高频补货保持货架充足 |
| 成本结构 | 随规模上升 | 随规模下降、效率提高 |
供应链不是支持扩张,而是扩张本身的核心引擎。


选址逻辑升级推动模型进入更数据化的扩张周期设计
过去的选址多半依赖经验,但在李延中加入管理后,模型变得更加精细。他把“1 公里人口数”“销售密度”“补货频率”纳入评估,让扩张不再凭直觉,而是有算法、有指标的体系。也因为这样,许多人看到密度高、但销售依然稳的情况,背后就是数据支撑了“第二家是否值得开”的逻辑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复购结构优势打造现金流稳定并形成长期可持续增长
高复购是很多便利店做不到,却是 99 Speedmart 的核心力量。
为什么复购如此重要?
- 现金流稳定:不靠促销也能维持固定销售
- 库存周转快:价格便宜但去货更快
- 补货效率更高:货动得快=物流效率更明显
- 扩张压力更小:同样模型可复制到更多区域
当复购成为主要动能时,扩张不再是压力,而是一种自然增长结果。
99 Speedmart 的商业模式强在结构,而不是花招。它用供应链、成本控制与高频需求建立稳固的企业体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