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杨忠礼集团”(YTL Corporation Berhad)由杨忠礼创办,业务涵盖电力、水务、酒店、房地产、电信(YES 5G)、建材(YTL Cement)与 AI 数据中心等领域。现任执行主席为杨肃斌(Francis Yeoh),第三代如杨佩君(Ruth Yeoh)推动永续发展。
坦白讲,我曾以为 YTL 的成功来自“踩对行业”。但看得越多,越发现他们最大的优势不是行业选择,而是“机制”。一种能让公司不断更新、不断选择正确方向的内建机制。而这种创新机制,不是靠灵感爆发,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把专业、治理、价值观串成一个稳定系统,让企业遇到新技术、新趋势、新政策变化时,不会手忙脚乱,而是自然找到下一步。


杨忠礼集团的创新方式:从“工程师文化”到“系统性判断结构”
其实 YTL 的创新思维,很少是从“技术”开始,而是从“工程师式的判断结构”展开。
他们的思路大致有三层:
- 第一层:需求是否长期存在?
- 第二层:行业是否能形成现金流?
- 第三层:资源能否复制或延展至其他业务?
你会发现,这套结构既能解释他们早期进入发电、建设、水务,也能解释为何 YES 5G、AI 数据中心、NVIDIA 合作会成为当下的方向。
创新不是“看别人做什么”,而是“判断自己能做什么”。



跨世代协作机制:由杨肃斌定方向,由杨佩君补永续逻辑
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并非“风格不同”,而是“分工完整”。
这个机制非常关键:
- 杨肃斌(Francis Yeoh)建立长期战略方向:能源、基础设施、全球扩张
- 杨佩君(Ruth Yeoh)补上永续框架:ESG、气候议程、长期风险管理
- 专业团队执行:通信、电力、酒店、建材等业务线各自承担责任
这套结构带来的效果非常实际:
战略不会偏离现金流,而永续让风险更可控。



创新不是追热点:“杨忠礼集团”的技术选择遵循“稳定产业+未来需求”原则
YTL 非常避免“热门但不赚钱”的行业。
他们进入技术产业的轨迹非常清晰:
- YES 5G(通信是长期需求)
- 数据中心与 NVIDIA(AI 基础设施不会过时)
- ILMU 大语言模型(AI 应用回到基础设施深度)
判断逻辑非常务实:
技术必须“卡位在未来 10–20 年的基础需求”。
这也是为什么 YTL 的科技投资不像一般企业——不是为了追趋势,而是为了建立下一轮现金流的底盘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让创新“可持续”的关键:治理结构让判断保持一致
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创新,而是不知道如何把创新制度化。
YTL 做到这一点,是因为它在治理上保持长期一致性:
- 价值观不随市场起伏
- 决策权限分层但不混乱
- 家族治理稳定,不发生路线冲突
- 第三代不抢方向盘,而是补足能力
这种“治理稳定性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,因为它让组织在遇到新科技、新周期时,可以保持清醒、保持节奏,而不是追着市场跑。
真正的创新不是追风口,而是打造一套让企业每一代都做对判断的机制。



